摘要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numoocs?ref=bookmarks
在中華文化發展的過程中,茶文化一直是個重要的環節。
由於現今社會追求快速與便利,罐裝飲料以及手搖茶已經取代了原本喝茶的方式。此並非僅是飲食習慣的轉變,而是傳統文化的消失。
故為保存優良茶藝文化,本課程設計一系列完整的茶藝文化課程:從台灣茶業發展史中追朔其源流,瞭解「茶」做為中華文化古老飲食之緣由。從學習各種茶葉的製作過程進而熟稔如何「識茶」、「品茶」,探究各種茶飲對人體的功效。 在擁有了對於茶的基本知識之後,則必須從如何品茗到學習如何能泡一杯好茶,因此需學習泡茶的基本程序,熟悉茶器之選擇與使用,品鑑各種茶器形制之美。 從茶歷史,茶知識到茶功夫,是系列培養茶道技藝的過程。而最終,茶藝文化之人文底蘊如何涵養與陶塑人格則是本課程主要之教學目標。
課程目標
(一) 藉由瞭解茶歷史與茶知識能夠切合自身需求選購好茶。
(二) 在以茶知識為基礎下熟稔泡茶工序,能自己泡一壺好茶。
(三) 對於茶文化有整體架構之認知,並且可將茶藝文化中的各種元素應用於生活場域當中,進而提升自我人文素養以及美感設計。
(四) 對於茶產業有初步的瞭解,進而對於創業與旅遊規劃有初步概念。
(五) 具備獨立思考及問題解決能力。
(六) 具備自主學習能力。
(七) 具備美感體驗能力。
授課教師
詹瑋(東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翁朝亮(喜堂茶業總經理)、
高義泰(深坑知名生態紅茶製茶者)、
曾淑惠(東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老師)、
林瑛瑛(東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老師)、
林惠娟(東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老師)、
盧志芬、沈浩蔚(東南科技大學餐旅管理系老師)、
王玫(東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老師)、
劉懿瑾、馮心蕾(東南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老師)。
課程進度表
第1週:台灣茶歷史
第2週:茶的分類
第3週:製茶作茶
第4週:品味茶香I
第5週:品味茶香II
第6週:茶香與文學
第7週:中國茶歷史
第8週:行走茶山
第9週:創意茶餐
第10週:茶器與茶藝空間美學
課程內容
第一週:台灣茶歷史(詹瑋)
第二週:茶的分類(翁朝亮)
第三週:製茶作茶(高義泰)
第四週:品味茶香之茶具介紹(曾淑惠)
第五週:品味茶香之茶藝展演(曾淑惠)
第六週:茶香與文學(林瑛瑛)
第七週:中國茶歷史(詹瑋)
第八週:行走茶山(林惠娟)
第九週:創意茶餐(盧志芬、沈浩蔚)
第十週:茶器與茶藝空間美學(王玫、劉懿瑾、馮心蕾)
上課形式
每週約3-7小集教學影片,影片長度5-20分鐘不等。
教學影片分為三種形式:基本課程教材、互動學習單作業引導、互動學習單回饋之探索補充。
評分標準
(一)小考30%,每週小考,一共十次,每次佔總分3分,小考為選擇題或是非題形式。
(二)互動學習單50%,視課程脈絡規劃八張學習單,內容以實作為主(如親自泡茶、茶席設計),學習單成果採取同儕互評。A = 90 B= 80 C = 70 D= 60
(三)教學影片觀後心得20%,每週繳交100-300字課程心得,每次2分。
通過標準
課程及格標準:60分滿分:100分
先修科目或先備能力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