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以貌相:臉孔處理與辨識(2022春季班)
教師: 襲充文
2022/03/01~2022/04/25
6小時/7週 (報名結束)

摘要

身為高度社會化的生物,臉孔在人類的互動與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我們不但可以透過臉孔讀取對方許多生物性的資訊,包括性別、年齡、種族等,並進一步解讀許多具心理性與社會性的訊息,如對方是否友善?可能的個性? 理解我們如何處理與辨識臉孔的歷程本身不但是個有趣的科學研究議題,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善加利用這些訊息來提升人際互動的品質,此外更可以進一步探討開發以臉孔為生物認證訊息所面臨的困難與挑戰。

本課程為跨校通識學分課程並開放一般學員興趣學習。110-2學期 學分認抵學校: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慈濟大學

課程目標

  1. 認識臉孔處理與辨識歷程的重要性與我們社群生活的關聯性
  2. 認識臉孔處理辨識歷程的相關現象
  3. 認識如何以科學研究方法探究臉孔處理與辨識歷程
  4. 認識臉孔身分與臉孔表情處理歷程的異同
  5. 探究臉孔處理與辨識的發展歷程
  6. 探究臉孔處理與辨識歷程的大腦神經機制
  7. 探究影響臉孔辨識與表情辨識的社會文化因素
  8. 探討臉孔處理與辨識的應用科技

授課教師

襲充文老師

學歷:政大心理學系學士、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博士、美國羅格斯大學博士後研究

現任:中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認知科學研究中心主任、認知科學博士學位學程主任、前瞻製造頂尖中心國際組組長

專長領域:研究專長為視覺認知、臉孔處理與辨識、物體辨識、場景知覺、視覺空間注意力、視覺工作記憶。

課程進度表

單元 1:臉孔處理的本質

單元 2:探究臉孔處理的科學方法

單元 3:臉孔表情的處理

單元 4:臉孔處理的大腦神經機制

單元 5:臉孔辨識能力的發展

單元 6:臉孔辨認的缺陷與困難

單元 7:期末考

課程內容

本課程主旨在彰顯人類是高度社會性的生物,十分仰賴臉孔的訊息作為溝通的媒介,如何處理與瞭解臉孔展現的訊息將有利於社會互動並提升生活品質。此外,由於臉孔處理與辨識的主題十分具體、精確,磨課師的平臺與教學方式之主要目標在有限時間內達成一定的教學與學習成效,本課程可以藉由單一的平臺使多人獲益於此一形式的教學。

在教學策略上,將運用大量臉孔之圖像內容設計,透過圖文搭配形式、示範教學及網路型態實驗等讓學習者實際操作,使臉孔辨識議題更容易理解學習。網路型態實驗將藉由簡單的登入及說明之後,即可依據實驗的要求完成,並藉此瞭解研究臉孔議題的專家學者,如何取得行為的科學證據,以推論臉孔處理與辨識的歷程。

上課形式

只要有網路,你可以在電腦、平板或手機上學習。閱讀完每單元的影片之後可以在線上進行測驗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您可以在討論區提出問題或是討論課程內容,老師、助教或是其他學員都會一起加入討論,你會發現學習變得很有樂趣喔。

評分標準

平時作業:2次,佔總成績30%

平時測驗:6次,佔總成績30%

議題討論:6週,佔總成績30%

期末測驗:1次,佔總成績10%

通過標準


課程及格標準:60分滿分:100分

先修科目或先備能力

對視知覺與視覺科學有興趣者,包括理、工、社會科學、生命科學院的學生、社會人士等。

證書資訊

本課程證書費用:250元

如何申請證書?

1.點選右上方的「小白人」。

2.點選「證書下載」。

%E8%AD%89%E6%9B%B8%E4%B8%8B%E8%BC%89%E8%AA%AA%E6%98%8E1.png

3.畫面即會轉到申請證書系統中,請點選「我要申請證書」。

4.點選「我要搜尋」開始申請證書。

%E8%AD%89%E6%9B%B8%E4%B8%8B%E8%BC%89%E8%AA%AA%E6%98%8E2.png

詳細證書下載流程說明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