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築與智慧生態社區(2020春季班)
教師: 孫振義
2020/03/09
6小時/16週 (報名結束)

摘要

「綠色建築與智慧生態社區」旨在幫助學生了解如何在面對氣候變遷時應用綠建築和永續智慧社區的綠色及智能創新技術,並了解這些技術如何結合結合安全,舒適,高效,環保和低環境影響的生活空間,以達到節能、節水及減少排放廢物等目標。本課程不僅著墨於綠建築與永續智慧社區兩大議題,更會將生態社區、智慧建築、氣候變遷、水資源等議題一同納入課程討論內容當中,使各方面的知識互相呼應、結合,讓觀點更加豐富、具體且全面。

課程目標

建立學生對於永續發展下之基本概念,並從綠建築及智慧生態社區之角度出發,授予學生綠建築及生態社區評估系統以及指標設立意涵之相關專業知識。另外,從環境資源消耗、能源使用效率、智慧技術之議題一同與學生探討要如何達到環境之永續,如何有效率的利用環境能源,降低能源成本的需求,減緩環境之惡化,為地球環保以及居住環境以貢獻心力。使學生瞭解在氣候變遷下,於綠建築與智慧生態社區的面向中該如何設計、運用智慧技術,以節約能源之方式,減少廢棄物之排放,來營造兼顧安全、舒適、效率、環保以及低環境負荷的居住空間,使人、建築、環境生態能共生共榮,以達成追求永續發展之目標。

授課教師

孫振義 老師

(1)  學歷: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工程)學系博士

(2)  專長領域應與系科專業實務技能相關:綠色建築、環境規劃、都市設計、熱島效應

(3)  經歷:

服務單位

職稱

工作性質

起訖年

台灣綠建築發展協會

秘書長

協助會務推廣

2017-2020預計

台灣綠建築發展協會

副秘書長

協助會務推廣

2011-2017

綠建築標章評定機構

評定小組成員

綠建築審查

2012-2020

台灣綠屋頂暨立體綠

化協會

理事

協助會務推廣

2017-2020預計

台灣綠屋頂暨立體綠

化協會

秘書長

協助會務推廣

2014-2017

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

副教授

教學、研究

2011-2018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景觀系

助理教授

教學、研究

2008-2009

課程進度表

Unit 1:綠色建築與智慧生態社區概論

Unit 2:EEWH綠建築指標(生態指標群)

Unit 3:EEWH綠建築指標(節能指標群)

Unit 4:EEWH綠建築指標(減廢指標群)

Unit 5:EEWH綠建築指標(健康指標群)

Unit 6:EEWH-EC生態社區評估指標

Unit 7:EEWH-EC生態社區評估指標

課程內容

「綠色建築與智慧生態社區」之課程目標為使學生瞭解在氣候變遷下,於綠建築與生態社區的面向中該如何設計、運用,以節約能源之方式,減少廢棄物之排放,來營造兼顧安全、舒適、效率、環保以及低環境負荷的居住空間,使人、建築、環境生態能共生共榮,以達成追求永續發展之目標。當中將分別介紹綠色建築及生態社區之評估系統,將各個重點指標之意涵教授予學生,並以不同之角度(如環境、經濟、產業等等)探討指標建立之目的,讓學生培養多元思考能力。課程教授也將分享自身對於綠建築與生態社區之實作經驗,跨域整合智慧建築之發展,將學術理論與實務操作相互結合說明,讓學生瞭解實務上與理論間之差距。

上課形式

本課程分為七個主要單元,每個單元將由數個小單元所組成,每個小單元提供一段10~30分鐘的視頻影片。每週配合課程內容提供隨堂測驗,以幫助學習者快速確認是否瞭解上課內容,另安排期中考、期末考、作業用以考核學習成果,考核標準請參見「評分標準說明」。

評分標準

  • 期中考:考試內容為期中前課程範圍內容,為是非題與選擇題,成績比例佔40%
  • 期末考:考試內容為期中後課程範圍內容,為是非題與選擇題,成績比例佔60%

通過標準


課程及格標準:70分滿分:100分

先修科目或先備能力

本課程無須背景知識,適合所有對綠色建築與生態社區有興趣的學習者修習。

建議參考書目

綠建築評估手冊(2019年版本)

常見問答集

1.此門課的授課方式是如何?

本課程採用線上學習的方式上課,每個小單元提供一段10~30分鐘的影片,且每週配合課程內容提供隨堂測驗,檢視學習成效。

2.課程結束以後,我能夠獲得甚麼呢?

修習完本課程,除可獲得智慧生態社區與綠色建築的相關知識,還會提供一份ewant開放教育平台官方認證的線上證書(需付費,詳情請參考ewant付費證書系統說明)。

3.作業上傳可以使用那些格式?

本課程無作業規劃,上課時即能吸收滿滿知識!

4.我沒有修過相關課程,需要準備什麼

此為綠建築及生態社區評估之入門課程,透過本課程即能獲得理論基礎與實務操作的相關知識。也可參考綠建築評估手冊(2019年版本)課前預習。

5.我現在才發現有這麼好的資源,來不及上完怎麼辦?

本課程會持續開放,學生可以繼續學習,若有相關問題也可上平台上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