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上)
教师: 彭林
2015/06/09
8时数/9周次 (报名结束)

概要

中国考古学,是20世纪初诞生的一门新兴学科,但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考古学无疑是发展最快、成就最为辉煌的学科之一。无数沉睡千年、乃至万年的古代遗址、遗物,如同被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我们对于中华文明的认识,由此而不断被刷新。 文物是文化的载体,是一种物化了文化。一件有价值的文物,必然凝聚着古人的审美情趣、工艺技术、行为方式、思维特点等内涵。然而文物是无声的,需要学者去发掘和解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某项考古发掘的结束,只是完成了一半的任务,当然,这是最基本的任务;另一半工作是要解读文物所包含的信息。如果没有后一半的工作,文物的价值就不能充分展现。例如,著名的曾侯乙编钟,如果没有古文本学家对铭文的成功释读,没有音乐史家对铭文所记乐律的深入研究,曾侯乙编钟的价值就难以真正为世人所认识。

课程目标

中国考古学是以往100年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大批珍贵文物的出土,不断刷新人们对文化中国的认识。本课程以4-6件(组)精品文物作引子,将学术界探索中华文明的过程作为线索,介绍古代中国在造船、玉器等诸多领域的杰出成就,其中不乏学术前沿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内容精彩纷呈,雅俗共赏,学生可以藉此获得对文化中国全方位的、直观而深入的认识。

授课教师

彭林
1949年生于江苏无锡,历史学博士,现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中国经学研究中心主任。

长年从事中国古代史与学术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社科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学术研究部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兼职教授,京都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中正大学等校客座教授,法国人文之家、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访问学者。
著有《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中国礼学在古代朝鲜的播迁》《中华传统礼仪概要》《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十五讲》《三礼研究入门》等,点校《周礼注疏》《仪礼注疏》《礼经释例》《观堂集林》等,发表论文百余篇。在清华主讲的“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与“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课,均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北京高校教学名师奖、清华大学首届“十佳教师”等奖项。

课程进度表

第1周:泉州宋船与中国古代造船技术

第2周:良渚“琮王”与中国史前时代的玉文化

第3周:贾湖骨笛与中国古代七声音阶的起源

第4周:磁山石磨盘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

第5周:正统针灸铜人与中国古代的经络学说

第6周:殷墟甲骨与中国早期的文本

第7周:妇好偶方彝与中国古代礼乐文化

第8周:《周易》《周礼》与故宫北京城

第9周:期末测验

上课形式

本课程分为8讲,每一讲有3-6个单元,每个单元有1-5个小节,每小节提供3-15分钟的影片。每一讲结束后都有一个客观题小作业,帮助学习者检验学习内容。

评分标准

  • 作业:每一讲后有一个小作业,共8次,占总成绩50%
  • 期末考:限時考試,占总成绩50%

通过标准


课程及格标准:60分满分:100分

先修科目或先备能力

建议参考书目

《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十五讲》

其它

本課程證書費用:500元

如何申請證書?

1.點選右上方的「小白人」。

2.點選「證書下載」。

3.畫面即會轉到申請證書系統中,請點選「我要申請證書」。

4.點選「我要搜尋」開始申請證書。

詳細證書下載流程說明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