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課程目標
學生在學習完本課程之後,將能夠對以下概念有基本瞭解:
1. 瞭解會計工作的內容
2. 瞭解會計人員應具備之職業道德
3. 瞭解國際的會計理論規範與差異
4. 瞭解會計的作業程序與理論
5. 瞭解分錄組成要素及運用
6. 瞭解試算的編制方式
7. 瞭解會計循環過程中調整的重要與功能
8. 瞭解編表之目的意義與方法
9. 瞭解電腦化的會計程序
授課教師
鄭孟玉老師
本課程授課教師為鄭孟玉老師,畢業於逢甲大學商學博士主修會計與財稅,目前任職於大葉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助理教授。鄭老師曾任:
1.教育部數位學習種子教師
2.經濟部中小企業財務顧問師
3.管科會財務顧問
4.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國際專案管理師)
5.長春英利汽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顧問
6.中區職訓局輔導委員
7.個案高階講座師資
8.中國一級項目管理師
9.BI規劃師
10.ERP財務模組顧問師
11.ERP配銷模組應用師
鄭老師具有豐富之財務會計之實務經驗與理論背景,期能透過教學專業經驗,帶領學生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了解深奧複雜的會計知識。
課程進度表
第1週:財務會計之基本常識 - 可否依老闆要求做假帳?
第2週:財務會計理論架構大評比 - 換件衣服穿穿看
第3週:生生不息的會計循環 - 教授報不實發票對嗎?
第4週:會計分錄介紹
第5週:會計循環(分錄與過帳)
第6週:會計循環(試算) - 試算表並非萬靈丹
第7週:會計循環(調整) - 1
第8週:會計循環(調整) - 2
第9週:會計處理期末程序(結帳)
第10週:會計處理期末程序(編表) - 內行的看門道,外行的看熱鬧 - 1
第11週:會計處理期末程序(編表) - 內行的看門道,外行的看熱鬧 - 2
第12週:電腦化對會計程序的影響 - 電腦可完全取代人嗎?
課程內容
本課程包含兩大部分(1) 財務會計基礎知識,與(2)公司之經濟活動。
在財務會計基礎知識方面,教師會探討會計分錄、循環、傳票、試算與調整等內容,藉以建立財務會計的基本知識;待學生具有基本知識後,教師將透過財務報表,帶領學生認識公司的經濟活動,以及報表的呈現方式與表達意涵。
上課形式
本課程共計12週,每週主題將由數個小單元所組成,每個小單元提供一段10~30分鐘的視頻影片。同時,某些週次單元皆會指定作業與測驗,作業與測驗均為自由參加,且為線上進行。在作業公佈後一週內學習者須完成並繳交,作業繳交後即會進行批改及評分。
評分標準
期中測驗:25%
期末測驗:25 %
平時作業:36 %
課程參與:14 %
通過標準
課程及格標準:60分滿分:100分
先修科目或先備能力
本課程為基礎課程,不須專業背景即可選修。
為期望學生具備一顆熱切學習的心態,您將能獲益良多。
建議參考書目
周淑貞(2012),會計學:IFRS會計新思維(下冊),指南書局
林蕙真、李宗黎、幸世間 審定(2013),會計學-理論與應用,華泰書局
常見問答集
常見問答集
(1) 問:此課程完成後是否提供相關證書?
答:是。
總成績超過(含) 60分者,可獲得「修課通過證明」。
(2) 問:此課程需要據要具備會計學基礎嗎?
答:不需要。
本課程為基礎課程,不需具備會計學基礎,唯課程內容希望學生具備熱切學習的心。